动态新闻  news
关注我们:
欢迎来到金浪国际会展
  • 运城市三馨食品有限公司               淮北市兑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依水源食品有限公司                    鹿邑县胡艳食品加工坊               烟台天鹭食品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骅洋纸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怀药堂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康迪园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香鸽苑烧烤店                        河北聚会烛业有限公司             山东秋韵食品有限公司                阜宁县阜威食品有限公司                宿州市扶疏亭食品有限公司                河北正杨一滴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仙泉湖水产连锁有限公司                  誉商承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清远市清新区顺景食品有限公司                     塞上牧场(宁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宿迁味百道食品有限公司                  聊城仁熠商贸有限公司                       百户烧煲砂锅厂                        襄城县腾瑞居食品加工坊          德州德牧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河南燕诚神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诸城市创优机械有限公司                      海蓝厨房供应链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四川春之源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玉果饮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魏记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烟台新起食品有限公司                 内黄县翱翔食品有限公司                       郓城县亿海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星城(德州)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参展企业:
预制菜兴起,接受还是拒绝?
来源:上观 | 作者:上观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09.27

近年来,预制菜悄然兴起,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千家万户,甚至是高档餐厅和校园食堂。预制菜给忙于打拼事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烧饭烦、外卖贵”的烦恼,同时也因为新鲜度、防腐剂、油盐重等话题持续冲上热搜。支持者认为预制菜省去了繁琐的“买汰烧”过程,品种多样、简便易食,口味强过方便面、午餐肉等传统即食食品,实在是“懒人经济”的福音;反对者则认为预制菜保质期过长,防腐剂滥用,添加剂问题长期无人回应,必须严格监管,尤其要坚决抵制预制菜进入校园。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甚至完全对立的信息,一方面是预制菜的便利,另一方面是可能潜在的风险,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该如何做出判断,花出手中理性选择的钞票呢?

何为预制菜?为什么会突然流行?

所谓预制菜,目前业界标准的定义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完成的菜品。通过中央厨房按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随后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真空技术保存,以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和口味。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再加工即可食用,省去了食材采购、处理等步骤,具有便捷、高效、口味还原度高的特点。

预制菜其实并非新概念、新事物,早在上世纪40年代国外就已开始出现预制菜,上世纪70年代预制菜传入日本、欧洲和我国台湾,并于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我们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其使用的都是标准化的半成品预制菜。预制菜尽管已有70多年的发展史,但是真正为国人关注,还要追溯到2000年左右深加工半成品菜的兴起。但因为配套的冷链物流系统不发达,彼时预制菜的发展依然非常缓慢,通常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大的宾馆、饭店才会提供半成品的年夜饭礼盒,里面用密封袋包装得严严实实,其实就是各种即烹型和即热型的预制菜,店员通常会提醒顾客“回家赶快放冰箱”。

预制菜的真正流行还缘于2019年开始的三年疫情,“宅经济”不仅推动预制菜替代外出堂食,而且疫情在悄然间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就餐习惯,预制菜由此迎来了行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其中91.6%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品。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预制菜企业7.2万家,相比2011年新增了7万余家,一跃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全球预制菜企业最多的国家。

预制菜改变了什么?我们又在担心什么?

预制菜作为一项产品创新,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消费习惯,而且改变了食品行业的供应链模式,这既是餐饮行业连锁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主动选择。预制菜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供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从田间地头到饭店餐桌,农产品能够按照预制菜所提前规定的标准,以一种规范化、品质化的半成品形态呈现给消费者,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中间过程的损耗,而且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品质,非常有利于餐饮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这种以产品创新带动整个餐饮和食品供应链升级的模式,无疑是农业现代化和餐饮标准化的理想载体。这也是为什么预制菜会首先在连锁餐厅流行。

然而,企业在供给端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就必须照单全收。预制菜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合理并不意味着完美。预制菜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张的野蛮生长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成长的烦恼。饮食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健康,也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关注和担心。

首先是预制菜的保质期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预制菜保质期不一,主要有短中长三种。保质期短的只有3天,通常外包装上会标明“要求在0~4℃条件下冷藏”,比如网上常见的酸菜鱼、啤酒鸭和粉蒸肉等即热型预制菜。保质期长的通常会在6~12个月,比如各种畜牧、水产等原材料为主的真空包装预制菜,通常都需要-18℃以下冷冻储藏。而众多的开包即食型预制菜,保质期则会长达2年。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预制菜是中长保质期的产品,存在着外部组合包装与内部独立小包装保质期不一致,解冻肉类等“隔夜肉”没有标注为短保质期预制菜等一系列问题。面对预制菜的保质期和新鲜度问题,除了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之外,消费者辨别真伪仍需修炼火眼金睛。

其次是预制菜的防腐剂问题。预制菜的诞生与冰箱的发明紧密相关,冷链物流始终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庞大的冷链物流系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冷链装备水平也显著提升,但最后一公里的冷链配送问题始终存在短板。尤其是预制菜企业的大量涌现,许多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能力像奶制品那样进行源头监控,运输过程也很难实现全程冷链物流,这客观上导致部分企业存在添加防腐剂的动机。按道理说,绝大多数预制菜都需要经过高温烹饪,本身就是杀菌过程。接着使用液氮等速冻技术,通过超低温冷冻,完全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所以预制菜理论上是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的。但是实际检测中,发现市场上不少预制菜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各地新闻对此也时有报道。虽然这些防腐剂的标准和剂量都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但也难免让预制菜不使用防腐剂的说法大打折扣。更需要关注的是预制菜普遍油大盐重,因为食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起到短期保鲜的作用。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提示我们,预制菜的保鲜技术需要进一步跟上,需要在控制保鲜成本和提升保鲜效果两个方面下功夫,拿出更加经济实用的保鲜技术。

再次是预制菜的添加剂问题。预制菜需要提前进行加工,营养物质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流失。同时,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导致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虽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能够很好留存,但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却较难有更多的保留。为了不影响预制菜的口味和形态,许多预制菜厂商选择使用添加剂,来调理食品味道、保持水分、阻止食品腐烂和颜色变化等。在某横向测评中,发现有的预制菜中添加剂数量高达十几种。这些添加剂当然都符合国家的使用标准,但消费者的担心也可以理解。预制菜如何更加营养、卫生、安全,决定了预制菜行业未来能够走多远。

炒热预制菜,监管如何跟上?

预制菜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保证食品供应的高效、新鲜和安全,发达国家选择了罐头食品+预制菜+新鲜食材的供应链组合,较好地保证了各阶层人士的消费偏好。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加偏爱新鲜的食材,菜场和超市至今仍是城市居民购买食物的主要渠道。然而,三年疫情提示我们,这种初级农产品的供应模式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而且损耗惊人,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时候。我国不仅是农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蔬菜、水果损失和浪费的第一大国,有20%~30%以上的水果和蔬菜浪费在食品供应链中。发展预制菜不仅是国家战备的需要,也是整个餐饮行业、食品行业、农业体系现代化升级的需要。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预制菜带来了新的消费模式,引致新业态、新需求,也必然对社会观念、监管体系和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这是预制菜“是否新鲜、是否安全、是否营养”等话题持续热议的主要原因。面对成长的烦恼,预制菜需要在发展中规范、监管中成长,不断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壮大、走向成熟,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当前不是接受和拒绝预制菜的问题,而是面对发展预制菜的时代趋势,如何用更加专业的监管和更加强大的社会监督,保证预制菜行业向有利于社会健康和行业进步的方向发展。

这里我们不想更多地讨论政策建议,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肯定会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文只是介绍一下跨国餐饮巨头,这些预制菜的大用户,他们是怎么保证预制菜质量的,毕竟这些跨国巨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预制菜的真正大客户其实不是普通的家庭消费者,而是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连锁企业,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份额约为八成,而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仅占二成,这些B端的大企业更加关注预制菜的新鲜、安全与营养,这直接决定他们的利润与成败。

我们在金山区廊下镇的调研中了解到,作为进博会、大运会等重大展会和赛事的指定农产品供应基地,该镇拥有多家预制菜生产企业,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预制菜生产基地。以廊下镇的某跨国快餐品牌为例,其成立已70余年,进入上海也有40余年。多年来,其对于预制菜的品质管控有三条经验:一是把握食材和原料的供应关。对于半成品的预制菜,该企业会专门对产地进行考查,通过培训、审核、认证,联合组建起专门的食材供应企业,这些供应企业连接起无数的小农户、合作社,指导和监督农户按标准种植和供应预制菜的原材料,其过程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标准和产品规格。二是严格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关。整个预制菜的生产车间基本实现了无人化,除了最初的蔬菜清洗环节,整个加工、包装车间基本看不到有工人走动,保证了预制菜的高温杀菌、真空包装和低温冷却。三是全过程冷链运输。半成品的预制菜由专门的冷链运输车配送至各个门店,这点许多大企业其实都能够轻松做到。但管理的核心是细节,冷链运输过程的严谨程度让我们大为震惊。调研中,我们发现门店在卸货前会仔细检查冷链运输车的铅封,核对路途运输时间,与规定的货物装卸时间进行比对、校验。装卸好本店的货物后,会再次核对本次装卸预制菜的装卸时间、品种、数量,完全无误后会再次给冷藏车贴上本店标记的铅封,在相关表格上签名盖章。

上述严谨细致的核验过程,以及对时间的精准把控,除了给我们以震惊,也进一步提示我们,炒热预制菜不需要无休止的争论,而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切切实实地把预制菜的品质管控做到实处,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事关全民健康的餐饮问题,如果都能像上述跨国公司一样认真,我们相信群众会接受预制菜这个新事物的。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土跨国餐饮巨头走向“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本文作者:第一财经

题图来源:报社自采

图片编辑:雍凯